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太极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太极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易经》上讲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话,两仪,即天地;四象,即春夏秋冬。因此,古人将方位、时辰、二十四节气等附加太极图上,就形成了太极八卦图。如此可见八卦,可生万物 。太极,是原始,也是无穷、是宇宙原始而混沌的状态。大家都知道,原始的数是一,太极既为初为一,可化成万物,又可至于无穷。他可以不断被二分,形成万物。
太极是中国道家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初见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后人关于"太极"的论述而逐渐推演成熟的太极观念,着实吸收了庄子混沌哲学的精华。
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错,道为太极之源,名曰无极,无极生太极,说的便是,故曰:太极非为道也!两仪辨阴阳,两仪者,阴阳也,初时,仅指白天与黑夜,后衍生为哲学概念:万事万物之矛盾和对立!也就是说,太极+两仪=道。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无极)天地未分之先,无物无象未形之太虚。静极而生(太极)浑然元气一团,(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两仪),两仪一阴一阳也。即有阴阳,互相感召,阳育阴,阴含阳,互相吸摄,于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故阴阳二气又生四象即太阴,少阳,少阴,太阳。既有四象乃变生八卦。八卦则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无极为万物本始意义上的先天之“道",静极而动化生(太极)浑然元气一团(一),太极(一)内含阴阳,静而生阴,动而生阳,合而为太极,分而为阴阳(两仪)(二),太极便表现出后天万物普遍存在的一阴一阳之”道"。阴阳相交相荡造化三(天地万物)(四象,八卦)。
无极先天之“道",太极后天之“道",清刘一明的《修真辨难》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就'道`之用言。无形无象,是就‘道'之体言。太极未分之时‘道'包含阴阳,太极既分之后,阴阳生‘道’,'道'者阴阳之根本,阴阳者'道`之发挥。所谓太极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为太极,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道德玄经原旨》说:"道,无极也。易有太极,道生一也。一生二,太极生两仪也。"
这一问题是《易经》最基本的原理。《易经》有“三易”即简易、变易、不易。本人现在就以最简易的方法回答上述问题。
首先请大家听一首赵迎的《易经序曲》
然后再看几幅图就完全明白!
图中从下往上看:
而八卦又分先天卦和后天卦。
后天卦:
太极是道(本体)的异动状态。两仪是太极异动最先形成的一维空间状态,表达的并不是一根数轴,而是本来处于靜态的三维法性空间内八个卦限均为坤卦的状态由于竖轴的上半部份(Ⅹ轴正半节)产生振动,导致三维法性空间内上半部四个卦限均为震卦,下半部均为坤卦。构成上震阳动,下坤阴静的两仪空间。
谢邀!太极不能理解为道。道是无极,是无象无形、无色无臭、无声无息的混沌状态。道在静极而动时,阴阳即剖,才能称为太极。太极才称两仪。2的0次方是无极(这里的0某种意义上代表静极不动),2的1次方是太极。为什么《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而不说太极之谓道,就是为了区别阴阳在动与不动状态下的无极和太极;还有人常说太极本无极,也是区别阴阳的动与不动)呢?因为无极是静极时的混沌状态,并不是没有阴阳的属性,只是在极静的时候,阴阳属性没体现出来;一旦发动,阴阳属性立即表现出来。为什么是2的多少次方呢?2就是阴阳,0和1都不能作为基数。举个简单例子,一块磁铁,你把它融化,就好比混沌状态,它本身包含磁两极的,但外部没有作用力,即静止不动时,它的阴阳属性没有体现出来,一旦有动,它的正负极性立显。用现代哲学来说,为什么对立统一是正确的?那就是,即便你处于混沌状态,并不代表没有了阴阳属性;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一旦有动,就是阴阳即剖,就可生生万物。
谁都知道汽车跑的快,可知车轮只承受车体重,起动的力量来源于轴心的旋曲力,没有轴心的旋转,汽车怎也跑不动了。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就是遵循这一原理,全身手足以腰为轴心"向外发出旋转摆力而形成一种特别的拳种。所以腰活有劲,发出的力量才有劲。腰是主手足是次,一切主宰于腰,所以能连绵不断,中正不歪,人如飞轮一般。
太极拳中的“腰”就是现代体育常说的"核心力量".
太极拳谱规定:
(1)“腰脊为第一主宰,一动无有不动”; (2)“周身节节贯串,毋使丝毫间断”;
(3)“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 (4)“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从以上四项规定可以看出,为了达到一动全动,必须以腰脊为中心,因为腰是左右平行转动的中轴,脊是上下弯曲的根基。太极拳动作既要一动全动,那么在运动线路上就不能单纯地左右平旋,也不能专在上下、前后做弯曲动作,而必须将腰脊联合起来,使运动的路线形成一条既是左右,又是上下、前后的空间曲线,以建立一动全动的基础。这就是说,只有通过腰脊为中心,才可以使周身九个主要的运动关节(颈、脊、腰、胯、膝、踝、肩、肘和腕)依次贯串起来。此外,还要做到周身无缺陷,贯串如九曲圆珠,这样功夫才可以进展到周身一家的地步。所以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就成了太极拳的重要特点。
以上是传统武术书籍里对腰的解释, 如果我们换成现代竞技体育学去解释;
核心力量训练指的是一种力量训练的形式。所谓“核心”是人体的中间环节,就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是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包含29块肌肉。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所以,凡是姿态优美挺拔、身体控制力和平衡力强的人,核心肌肉群肯定受过很好的训练。
核心肌肉是指环绕在我们躯干周围的肌肉,包括腹肌,髋部肌群,与脊椎,骨盆联结的肌肉。当我们手和腿活动的时候,这些核心肌肉会帮助身体保持稳定,也可以使身体保持正直。也有人称这些肌肉为“能量来源”(Power House)。因为整个人体排列就好像一个运动链一样,而核心部位它连接了人体的上下两个部分,好像是一座桥。如果这座“桥”出现了问题,那麽很有可能会导致上/下半身乃至整个运动链出现问题。 在核心肌肉当中有两部分肌肉需要特别关注。其中之一是腹横肌:是四块腹肌中最深层的肌肉,它的肌肉纤维是横向的,所以当它收缩时,好象腰带一样,压缩内脏,给背部以支持。强有力的腹横肌对於预防腰背损伤和提高运动表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体会到哪里是深层的腹肌,当你大笑时,下腹部向内收缩震动的部位就是腹横肌。收缩腹横肌,可以想像将肚脐用力靠向脊椎,用力向内收。
除此以外,核心部位肌肉中还有骨盆底部肌肉非常重要。这些肌肉联结在骨盆的底部,由多层肌肉交错构成,收紧这些肌肉时,可以增大腹内的压力以及协助收缩腹横肌,从而起到稳定身体的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极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极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qshares.com/post/7733.html
上一篇
揭阳学宫,揭阳学宫简介